9.1 酝酿中的变革【情景激趣】 这幅图反映了 19 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生活在 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该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目标明晰】;知识与能力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过程与方法 了解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 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19 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知识点一、酝酿中的变革(一)变法背景1、国际局势: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已是大势所趋。19 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①.两大变局:⑴ 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 次工业革命,进入 时代。⑵ 政治上:英美等国 的建立。②.说明:变革 ,发展 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2、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3、经济基础:19 世纪末 初步发展。原因:(1)发展资本主义,抵制 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 高潮。(2)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3)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 限制。4、阶级基础: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 史 舞台。5、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达标做题】1、1894 年 10 月,日军占领旅顺。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其洋枪、大炮被日军的扫帚把所打碎。该画( )① 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 ② 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③ 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 ④ 是日本强大国力的真实写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 .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知识点二、新思想的演进:(一).表格:演进过程派别派别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技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