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38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目标定位]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能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1)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2)人类对环境既①________又依赖。2.农业文明时期(1)与环境的②__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3.工业革命以来(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2)人类提出“③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二、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④____________,超过资源⑤____________时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超过⑥____________时形成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的成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3.环境问题的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⑦__________,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4.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1)聚落:城市表现为⑧____________,乡村表现为⑨____________。(2)国家: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⑩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⑪______与⑫______的双重压力。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⑬________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⑭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⑮__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 发展。3.内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4.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问题思考】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响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厄尔尼诺现象对东南亚的______________(国家)的气候影响最为显著。(2)目前图中的 A 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试分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