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3-1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3-1_第1页
1/9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3-1_第2页
2/9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3-1_第3页
3/9
学案 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物体起电的原因1.摩擦起电: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在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两个物体中都有一些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转移到对方,在通常情况下,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彼此向对方转移的电子数不相等.失去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带负电.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 C 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值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值表示.3.感应起电: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二、电荷守恒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元电荷:“元电荷”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一般用 e 表示,元电荷值通常取 e=1.6×10-19_C.1一、物体起电的原因[问题设计]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原因是什么呢?是否产生了电荷呢?答案 原因是玻璃棒上的负电荷向丝绸上转移,橡胶棒上的正电荷向毛皮上转移.不是.2.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接触,如图 1 所示.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 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 C 移近导体 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 A 和 B 分开,然后移去 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 A 和 B 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 C 和 A 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答案 (1)C 移近导体 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再让 A、B 接触,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