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第一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1 高二 备课组 2014 年 月 日课题主备人王晶学习目标:识记“二一九法案”的内容。 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学习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全面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习方法: 归纳特点 分析内容 问题探究学习内容及过程: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降。2、目的:化解 ,巩固统治,增强 。3、表现⑴ 历史基础:19 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 的弊端。⑵ 思想基础:借助 舆论力量化解来自 的阻力。⑶ 组织基础① 成立 ,讨论解放农奴问题。② 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 ,负责农奴制改革。③ 让 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⑷ 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的智慧与胆识。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二、“二一九法令”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 。2、内容⑴ 政治上:农奴获得了 。时间安排⑵ 经济上:土地仍归 所有,农民可以 一块份地。⑶ 组织上:由 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认识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 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⑴ 广大农奴有了 ,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 的发展。⑵ 农民的 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⑶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 的发展。3、局限性⑴ 不彻底性:农民乃受由地主控制的 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⑵ 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 对农民的一次掠夺。⑶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 ,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Ⅱ 课堂合作探究【本课探究】一、改革的酝酿背景材料:探究一: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再此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为此,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国制订了三个改革方案:方案一:解放农奴,但不对其进行土地的分配;方案二: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的土地;方案三:解放农奴,让农奴有偿获得一定的土地。回答:为什么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不得不废除农奴制?他改革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你认为当时情况下,哪个方案更具操作性?为什么其他两个方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