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 -方尔加 央视国际 2005 年 05 月 30 日 10:15 主讲人简介: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内容简介: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经 4 任皇帝,70 多年,终于成就了后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果说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靠有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么在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又是依靠什么来把把汉朝的基业继续发扬下去的呢?公元前 193 年,萧何在病危时,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从此曹参开启了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参的工作风格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吗? 这种无为而治实际上用的是历史上一种哲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黄老道家,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么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无为,老子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不像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那么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用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在这种思想中,包含这样一种说法,老子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按照道来做,那就是无为,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作为统治者,你要守着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万物可以自我化育,万物可以自我运行。 之所以当时以曹参为代表的这些统治者,他们能够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条件决定的,那么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特殊背景,什么特殊的条件呢?大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情况,那么这些情况决定了统治者不能不用无为而治,不能不使用黄老道家。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为您讲述恢弘汉朝的历史一页。 (全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汉代初期的无为而治,在汉高祖刘邦和萧何死了以后,汉朝的皇帝是汉惠帝,汉惠帝汉朝的宰相是曹参,这个曹参他的工作风格和萧何不一样,这个史书记载曹参整天在家里饮酒作乐,好像是无所事事。在任用其他的官员方面,曹参是这样,如果哪个官员办事特别严格,特别较真的话,曹参就不用他,曹参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呢,愿意用那些比较粗,比较和缓,大而化之,不那么苛察,不那么细致的人,愿意用那样的人,凡是特别细的特别较真的他不用。那么周围的很多官员看了以后,心理很不安,觉得这样好像他有点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