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和磁性材料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2.了解磁性材料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本节教学,了解科学假设在认识自然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演示实验或实物展示,掌握一些实用的磁性材料的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介绍科学史实——罗兰实验和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设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它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形式,其正确性要经过实验或实践的验证。同时,也再次使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性。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的思维方式,即实验基础→科学假设实践检验上升理论。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磁铁的磁场也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2.难点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理解。 3.疑点 分子电流的微观本质。 4.解决办法 ① 通过介绍罗兰实验及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突破上述疑点。 ② 利用化学知识中的物质微观结构观点来理解分子电流。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铁架台、条形磁铁、软铁棒、大头针、电源、通电螺线管 小磁针、塑料棒、钢棒、铅棒、硅钢棒、扬声器 电表中的永磁体、继电器、变压器等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利用幻灯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认真听取有关科学史实的介绍,积极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和实物,直观形象地认识磁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问、自学方式启发学生了解磁性材料的应用问题。 六、教学步骤用心 爱心 专心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新课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磁体和电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周围空间都存在着磁场,且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电与磁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磁体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有可能存在相同的起源问题。 2.新课教学 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而电流的周围又有磁场,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 幻灯显示 设想是否符合事实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介绍科学史实——美国科学家罗兰的实验 幻灯显示 1876 年,罗兰把大量的电荷加在一个橡胶圆盘上,然后使盘绕中心轴高速转动,在盘的附近用小磁针来检验磁场的存在,如图所示。 结果他发现,当带电盘转动时,小磁针果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