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 蒋玖萍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1.体会问题的微妙之处和欧.亨利是结尾的独有风格2.理解文章中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与表达主题的作用。课前预习1.亨利(1862-1910), (国籍)短篇小说家。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法)(《项链》、《羊脂球》)、 (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2.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 1 至 11 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很重。 发展(第 12 至 36 节): 高潮(第 37 至 50 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 51 至 55 节): 3.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线索: 明线: 琼珊病重—— ——琼珊转好—— 暗线: 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 结合物: 我思我疑最后的常春藤叶 蒋玖萍 班级 姓名 当堂训练1.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答: 用心 爱心 专心1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答: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试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答: 4、“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对琼珊和贝尔曼各有什么含义? 答: 5.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苔藓 xiǎn 扶弱济困 jì 掺酒 chān 出殡 bìn B.瞥见 piē 蹑手蹑脚 shè 昵称nì 狭窄 zhǎi C.窗槛 jiàn 着想 zháo 一幢zhuàng 砖砌 qì D.模特 mó 编辑 ji 唠叨láo 瞅一眼 jiū 6.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2)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