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一语文《师说(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 课时:2 课时 编号:027-028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① 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读课文。② 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③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④ 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①“师”“传”“其”“之”“学者”“所以”“从而”“小学”等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② 文章的论证结构。【学法指导】① 联系课内外具体语句,理解关键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 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已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梳理论证结构。③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系统集成》P45“韩愈其人其文”;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 关于文体:《系统集成》P454、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①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