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名师谈:数学试题不少是教材例题的变形不少学生认为数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最后阶段还可以冲一把,因此精力不再放在数学复习上。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前不少学生的事例说明,最后 20 多天的时间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数学水平还可以有所提高。因此学生首先要从意识上有这样一个认知。归纳总结是第一件要做的复习课经过前面一轮、二轮的基础知识、数学专题的复习,几乎所有高考知识、题型早已烂熟于心,就会出现一种情况,见到一个似曾相识,特别是难度稍大的题,并不能一下想到考什么知识,在考场上不能迅速地做出来。或者看到一个题,觉得以前总结过另一个引申的题目,不能很好地联系到一起。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不重视数学规律、研究不透学科特点造成的。高考数学试题的后三道大题往往设置的较难,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不仅要重点做,还要记忆每道题的命题背景。首先,将卷子中或专题复习中遇到的诸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导数不等式、抽象函数、函数不等式等所涉及的大题进行分类,每一类研究十几个题,整理在本上。特别是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等难度较大的题目,不仅要理解,更要适当地记忆命题背景、情景,积累经验。另外,日常出错的题目,不论难易,还是要坚持纠错。老师讲过之后,学生自身可能认为方法也对,但结果不对,一定要和老师一块找出原因,特别是排列组合等问题、解析几何问题、立体几何问题,要一算到底。回归课本,弄清“考什么”和“不考什么”回归课本的复习方法,一方面是将教材中这些内容的概念进行系统归纳,然后记忆,特别是三角公式、立体几何性质。另一方面,还要将教材上的例题、习题重温一遍,因为从例年高考出题来看,考试题目有不少是教材上例题、习题的变形。看书是最简便的复习形式,同时还可以系统地串联起学过的知识。后一阶段,一定要弄清“不考什么”。教材中的欧拉定理、球面距离是非高考内容,建议学生不用在这部分内容上过多地花费时间。弄清楚不考什么了,还要清楚“要考什么”。杨辉三角、线性回归、总体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直线的方向向量等内容属于高考范畴,这部分内容属于要求“了解”的内容,难保不会在考试中出上一两道题,所以要求考生一定熟悉这些内容,了解并掌握。平时复习训练注意以下 5 点第一,要把握高考的特点,复习时把握住命题方向。往年的高考题往往出的是 12 道选择题,4 道填空题,今年估计变化也不会大。我们估计,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