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掌握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地区各类农业区的生产状况。【重难点分析】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与问题探究相结合分析东北农业的问题 【导学过程】[自学自悟] 东北地区包括 些省份。 东北地区的地形都有哪些?[互学探悟]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区域分布地区主要农产品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博学领悟]从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我国成都平原和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不同? 【学以致用】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 C 山脉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4)写出适宜 A、B、C 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学后反思】第四章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年较差大,约 46.7℃ ,年降水量少,约 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 42.4℃ ,年降水量大,约 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4)A 地———畜牧业,B 地———种植业,C 地———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