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学习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三大特点,明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重点难点】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专题概述】本专题的内容是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讲述了中国古代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经济部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色。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是中国传统手工业中长期领先世界的部门。虽然历代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商业仍然取得长足的发展。至明清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中分离出迥异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先进的生产方式。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观念的抵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直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了近代的迟滞、落后、挨打。【知识清单】1、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特点:(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① 经济构成—— ② 生产模式——③ 经营方式——④ 土地制度——⑤ 土地经营方式——★3、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材料: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