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最昂贵的民国珍邮《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改革是一种重要的统治策略,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变法会使国富兵强,人民安乐。商鞅变法,把原本默默无闻的秦国送上了一统华夏的霸主地位;明治维新,让夷邦小国日本成为了亚洲的巨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喜人变化……但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是尽如人意的,抗战胜利初期,国民政府的一次“改良邮政”运动就因为不切实际,不仅把本来就已入不敷出的邮政系统搞得巨额亏损,而且还“造就”了民国邮史上造价最昂贵的一套邮票。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三光政策”的波及下,国民政府的邮政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邮政业务跌入低谷,不但经营质量不断下降,亏损现象也逐年增加。邮件业务量从 1931年的 8 亿 8100 余万件,下降至抗战胜利后的 5 亿零 900 万件,亏损额高达 94 亿万余元。 仅邮政一项就造成了这么大的财政赤字,蒋介石大为光火,于是命令负责邮政事务的部长俞大维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增加邮政收入。1946 年底,俞大维决定效仿古人“变法”之举,大刀阔斧的来了次“改良邮政”运动,向公众承诺要实现邮政“快、安全、普遍、服务”四大目标。 负责国民政府邮政事务的官员俞大维。俞是曾国藩的外孙,但却缺少祖父的睿智,由他倡导的“改良邮政”运动以失败告终。 为了实现“快与安全”,俞大维提出了“邮件运输,航空第一;航空运输,邮件第一”的口号。他命令各邮政部门,一般邮件运输无论是否加收航空邮费皆采用空运,以加快邮件的传递速度;并且还与空军司令部达成协议,这些邮件均由空军班机负责运送。这一举动的确实现了“快、安全”的目标,但却给人一种“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大多数老百姓的邮件不过是一些“唠闲嗑”的家信,却个个用军用飞机“护送”,真是让人受宠若惊! 这还不算完。为了实现“普遍与服务”的承诺,1947 年江苏邮政管理局又在南京率先创办了汽车行动邮局;一些“穷山僻壤”也相继建立了新式邮亭。这些汽车邮局与邮亭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可以办理各种邮政业务。这些流动的邮局真正把俞部长的诺言落实到了实处。在开办初期,这些设施广受民众的好评。于是,洋洋得意的俞大维为了宣传他独创的这一套惠民政策,还下令设计发行一套相关的邮票,就以汽车行动邮局和邮亭作为主图。 为宣传“改良邮政”运动而发行的“行动邮局”邮票(左侧四图)及其设计样稿(右侧上下两图) 俞大维为了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