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磁场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基本特性,加深对场的客观性、物质性的理解。2.通过磁场与电场的联系,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和探究看不见、摸不着的场的作用的方法.掌握描述磁场的各种物理量。3.掌握安培力的计算方法和左手定则的使用方法和应用。4.使学生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5.培养学生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6.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对磁感强度、磁通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及它们在各种典型磁场中的分布情况。2.对安培力和电磁力矩的大小、方向的分析。3.如何确定圆运动的圆心和轨迹。4.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概念1.磁场的产生(1)磁极周围有磁场。(2)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又叫磁性起源假说),认为磁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不等于说所有磁场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3)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麦克斯韦)。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们看不到,但可以通过它的作用效果感知它的存在,并对它进行研究和描述它的基本特征是对处于其中的通电导线、运动电荷或磁体的磁极能施加力的作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是指所有磁现象都可归纳为: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极一定有力的作用;对电流只是可能有力的作用,当电流和磁感线平行时不受磁场力作用)。这一点应该跟电场的基本性质相比较。3.磁感应强度电场和磁场都是无法直接看到的物质。我们在描述电场时引入电场强度 E 这个物理量,描述磁场则是用磁感应强度 B。研究这两个物理量采用试探法,即在场中引入试探电荷或试探电流元,研究电磁场对它们的作用情况,从而判定场的分布情况。试探法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它能帮助我们研究一些因无法直接观察或接近而感知的物质,如电磁场。磁感强度的定义式为:B=F/IL(条件是匀强磁场中,或 ΔL 很小,并且 L⊥B )其中电流元(IL)受的磁场力的大小与电流方向相关。因此采用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受的最大力 F 来定义 B。研究电场、磁场的基本方法是类似的。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更复杂一些,涉及到方向问题。我们分析此类问题时要多加注意。磁感应强度 B 的单位是特斯拉,符号为 T,1T=1N/(Am)=1kg/(As2)磁感强度矢量性:磁感强度是描述磁场的物理量。因此它的大小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