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方程 第 2 课时 等式的性质 1. 通过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所学探索等式的性质的确定性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2. 通过让学生从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认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通过使学生经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渗透“化归”的思想 . 学习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学习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 x=m” 的形式用观察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 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1 ) 3x - 5=22 ;( 2 ) 0.28 - 0.13y=0.27y+1. 用估算的方法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 .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 .诸如 m+n=n+m , x+2x=3x , 3×3+1=5×2,3x+1=5y 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 . 我们可以用 a=b 表示一般的等式 .首先,给出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等式两边可以交换 . 如果 a=b ,那么 b=a.相等关系可以传递 . 如果 a=b , b=c ,那么 a=c.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思考: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正数,同时乘同一个正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正数,结果仍相等 . 引入负数后,这些性质还成立吗?你可以用具体的数试一试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 ( 或式子 ) ,结果仍相等 .例如:对于等式 a=b ,在等式两边都加上 -5 ,计算 a+ ( -5 )与 b+ ( -5 )的值 .当 a=b=2 时, a+ ( -5 ) =2+ ( -5 ) =-3 ; b+ ( -5 ) =2+ ( -5 ) =-3.因此,当引入负数后,这条性质仍然成立 .可见, a+ ( -5 ) =b+ ( -5 )类似地, a- ( -5 ) =b-( -5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例如:对于等式 a=b ,在等式两边都乘以 -5 ,计算 a× ( -5 )与 b× ( -5 )的值,当 a=b=2 时, a× ( -5 ) =2× ( -5 ) =-10 ; b× ( -5 ) =2× ( -5 ) =-10.因此,当引入负数后,这条性质也成立 .可见, a× ( -5 ) =b× ( -5 )类似地, a÷ ( -5 ) =b÷ ( -5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