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情盘点考查方式考向预测 高考侧重于对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考查。经济领域多选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古今重大问题进行命题。既包含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政治领域侧重于立法、政治制度的创新、军事机制的调整等问题。高考重在考查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让考生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 试题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以及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理念,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部分知识点试题的命制。[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 356 年。(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3)内容①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② 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③ 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2)内容①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② 迁都洛阳。③ 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3)影响和评价①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③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 年。(2)背景: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1重的社会危机。(3)内容① 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②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