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丰富——路近山远岭横斜阅卷老师是如何就“丰富”评分的1.作文材料是否达到丰富,具体表现为三条标准要求(1)材料角度多样运用材料视角有多样性,如古今中外、事实理论、人文经济等多种不同视角素材能巧妙运用。(2)材料方式多种运用材料呈现方式有多种,如有正面陈述,有侧面印证,有反面例证等。(3)材料详略恰当运用材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层次感强,衔接自然,组合恰当。2.阅卷老师手记(1)① 用材料支撑文章,切勿空洞说理。在评卷过程中发现大量作文,文中没有引用一则材料,都是自己在凭空说理,有的甚至都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唯物论辩证法都出来了,对哲学理论大段引用,来论证“光明”和“阴影”的关系,把高考作文俨然当做了政治论述题,这是考场作文的禁忌。这样的作文用专家老师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缺少 “感悟和联想”,没抓住作文写作的要求。如果立意正确、语言流畅的话,可以打到二等偏下。② 注重素材积累,避免选材“撞车”。山东卷的作文题目新颖度不高,虽然大家都有话可说,可大都老生常谈,难出新意。于是导致一些老掉牙的素材重新粉墨登场:史铁生 、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命阴晴不定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邰丽华等摸着盲文,打着哑语诉说着人生的执著与永恒;司马迁遭受的难以启齿的侮辱被众多学子不留情面地反复咀嚼品味。另外,李白、苏轼、丛飞、朱邦月等素材也频频出场。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二类文中作文材料的“撞车率”达到 75%以上。如此一来,文章想得高分实在太难。大家在平时学习中的阅读积累应该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尤其到了高三下学期,偶尔上上阅读课还是非常必要的,缺少源头活水,难取甘洌清泉。(2)简陋寒伧,缺少素材意识。从一篇文章的构成来说,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才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神,只有材料精彩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具,血肉丰满,生动感人。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的作文中,考生表现出的素材的匮乏令人咋舌。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 缺乏细节,不够生动。这指的是记叙类文章。这类文章,记叙功底尚可,记叙六要素明确,但缺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材料,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表达不生动,故事情节一般化,距离一类文的要求甚远。若能适当加以指点,在细节故事上稍加展开,有望进入一类文章。② 一事到底,材料单薄。与平时作文中泛泛而谈比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于缺乏积累或者考场中想不起来素材,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这个材料往往即是话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