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备考策略主标题:认识论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备考策略。 1.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2.重点突破 着眼运用认识论部分常用的原理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就认识论来说,最常见的设问角度是:(1)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 求真理的过程。解题的理论要素:(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理论要素构成: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提示:①真理特点: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②认识实践观追求真理真理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含义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含义特点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理论要素构成:实践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提示: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打破藩篱 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在回答问题时既要注意题目设问要求,到底要求从哪个方面作答,又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联系,尤其象认识的有关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也属于认识的范畴,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讲述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这些知识时,讲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等等,这些也同样适用于认识,即人们社会地位、需要的不同,人们站的立场不同,认识也会出现不同。因此在回答主观题时要注意这一现象。比如 2015 新课标Ⅰ第 39 题第(2)小问,就体现这种现象。例如.(2015 新课标一 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