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审题点拨高考已过,高考作文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从全国 18 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看,17 套为材料作文,1 套为半命题作文,形式太单一,足见出题者心有灵犀。综观 18 套试卷中的作文题,有以下特点:1、注重文化底蕴。诗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进入材料的有好几个,北京卷的莫言(暗),山东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萧伯纳的名言,福建卷顾城的诗歌《忧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2、注重对个人修养的反思。新课标 1 卷的勇气,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苏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广东的“感恩”,山东的“改错”,重庆的“改变”,湖北的“善与用”,浙江的“童心”,广西的“善”。此外,课标 2 卷的“同学关系”,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个人修养的成分。3、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展望将来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机”,江西的“周树人”,是学生身边的东西;重庆的“豆腐”,课标 1 的“经验与勇气”更为学生的未来磨剑。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双刃剑”,课标 1 卷的“经验与勇气”,安徽卷的“现实和梦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飞翔与扎根”,辽宁卷的“珍珠与沙子“,广东卷的“施与受”等,作文时都要注意两方面的思辨性。5、文体限制明显。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是“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当然,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有这样两点瑕疵:一是词语意思难理解。四川卷“平衡的生活”,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江西卷的“周树人”等,意思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难以把握。二是个别题目的要求限制太死。比如江西卷。“对上述学习的怕与不怕”,课标2 卷的“同学关系”。有的材料不一定科学,比如江苏卷的“蝴蝶”真的会自觉飞向更深的山洞吗?有的材料审题难以明确,比如湖南卷的两则材料,从一则材料入手立意算不算偏题呢?下面是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对 18 套高考作文题的审题进行的点评,能力有限,不足或错误处敬请谅解。一、新课标Ⅱ卷(适应: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云南 河北 黑龙江 海南 吉林)【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