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常见八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规则学案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叫“喻词”。⑴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②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⑵ 下列几种情况,虽然也有“像”、“仿佛”、“成了”等喻词,但不是比喻句:① 同类相比,如“他的性格很像他的母亲”。② 表示猜度,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③ 表示想象,如“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心脏跳得那么厉害”。④ 表示列举,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孔繁森等”。⑶ 比喻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①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好似、仿佛、犹如”等一类的喻词连接,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②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变为、成了、等于”等连接。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③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⑷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①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有些阐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动、说明透辟的效果。⑸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三个问题:① 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② 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不当,制造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③ 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今晚我们在人民公园狂欢,十万人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一句,把“狂欢的人”比喻成“像蚂蚁一样”,由于感情色彩不得体,从而使语言表达失去光彩。2.比拟在语言运用中,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做比拟。⑴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①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