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内容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材料阅读能力,归纳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提高史论结合、解答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比较法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学习,意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操。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剔除糟粕,吸取精华。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历史必修 3 第一单元的第 1 课,在导入设计中从全册书和第一单元开始说起,引领学生进入新学期历史课的学习。(2)本课设计时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为三部分,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教材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设计时可主要按照流派顺序介绍,使教材和设计两者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内容繁杂而且抽象深奥,如何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理1解,在设计时重点应是儒家思想的学习,尤其是孔子和董仲舒。其他流派中重点学习老子和韩非子,并且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光芒在当时或者今天的影响做较多关注。讲解抽象观点时应注意选取材料,论从史出,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诸子思想的特点。(4)课件制作时素材较多,如果全部使用,估计一堂课时间不够。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增减。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学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难点:本课涉及多位思想家的观点,不仅内容多,而且比较难以理解。教学方法(1)主要采取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