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王慧敏审核人:编撰日期:2009年9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前言)一、课程性质与意义《旅游心理学》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学、旅游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我院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B类课程)。其前导课程主要是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接待服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设置的意义:结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通过了解社会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提出该课程的设置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实践工作中的心理储备能力、分析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紧跟高职教育和旅游行业形势的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激发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体现“培养和谐职业人”的特点;即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旅游与酒店业员工所必须的职业心理素质为课程目标,强调将职业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融会贯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改革传统地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以学生能力发展和心理素质(职业情商)提升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体现为:课程能力性质与心理相关的能力归纳能力领域归纳旅游心理学职业情商(职业素养养成)1.职业心理素质2.心理服务技能服务接待能力1.旅游消费心理的调查分析能力2.团队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能3.员工心理的激励与保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三、教学课时及学分:《旅游心理学》课程计划课时: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数:36学时,实践教学课数:18学时。四、课程主教材、参考书主教材:李一文主编的《旅游心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二版推荐教材:1、刘纯主编《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甘朝有编著《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二部分理论教学内容描述一、教学内容:依据上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确立为三大模块:具体如下:课程模块模块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基础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活动,能系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基础职业心理要求1.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能回答人为什么需要旅游的原因3.会运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4.会分析旅游活动中的人格特征服务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服务过程,会运用心理服务技能,达到服务职业心理要求1.会运用心理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投诉处理方法2.具体掌握酒店心理服务技能,达到酒店服务职业心理要求3.具体掌握导游心理服务技能,达到导游服务职业心理要求管理职业心理素养基于旅游企业管理活动,会运用管理心理策略,达到管理职业心理要求1.具体掌握团队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策略2.具体掌握员工心理的激励与保健的策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于旅游活动,能系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基础职业心理要求。难点:要求学生领悟对游客服务本领,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服务职业心理素养。三、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尝试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下的高职教师,其责任除了教学生知识、技能和策略外,还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和品质,以提高学生今后在实践工作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我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分组作业、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