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再论董仲舒非儒家(修改稿)───兼答吴九成、周桂钿先生孙景坛摘要:笔者多次指出:董仲舒非儒家,思想性质属韩非术家的思想分支——“义政”学说。理论界虽较重视,但有人如吴九成、周桂钿等先生持反对意见。对此,笔者再次指出:关于董仲舒的思想性质,古来就有争执,历史上并未“早有定论”,某些“史书记载”也不可靠;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有质的区别;董仲舒的“义”出自韩非的“义政”、“三纲”出自韩非的“三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出自韩非的不要“思小利而忘法义”;其“君权至上”、“大一统”、“公羊断狱”等均源于韩非;其“三纲”是对《韩非子》的纵向发展,“阴阳”学说是对《韩非子》的横向发展;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汉武帝尊儒无关,《天人三策》乃班固所伪造;董仲舒的社会实践遵循的是韩非路线,而且在尊儒的武帝时期根本就没吃开。关键词:仁义三顺三纲韩非田蚡公孙弘传统至今,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都认为董仲舒是儒家。对此,笔者多次指出: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上的一个极大误区。事实上,他的思想性质属韩非术家,确切地说,是术家的思想分支——“义政”学说。(1)对笔者的管见,理论界虽较重视,但也有人如吴九成、周桂钿等先生持反对意见。由于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对董仲舒本人的学术性质的划分,也关系到对宋、明理学性质的认定,还关系到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因此,本文想对此做进一步的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一、董仲舒是儒家“历史上早有定论”吗?吴九成先生认为:“董仲舒是位儒家,这在历史上早有定论,本可以不谈。”(2)笔者承认,历史上确有许多学者肯定董仲舒为儒家,但否定者亦非没有。早在汉代,在董仲舒走红的时候,《谶书》即假孔子言,说:“董仲舒乱我书。”(3)尽管此说缺乏论证,至少说明,当时就有人看出了他的思想性质不属儒家。在董仲舒在宋、明之际再度走红时,清颜元明确指出:董仲舒是腐儒!(4)这里的“腐儒”,即假儒、伪儒、冒牌儒。怎么能说董仲舒是儒家“历史上早有定论”呢?吴先生只不过是不敢或不想正视这些否定意见罢了。二、董仲舒的学术性质能以“多数同意”或“史书记载”为准吗?周桂钿先生认为:董仲舒的学术性质“不言而喻”;中国古代从司马迁开始,刘向父子、班固、王充、二程、朱熹、黄震、真德秀、王应麟、李东阳,直到近代章太炎等,都认为董仲舒是儒家;刘歆还称其为“群儒首”,班固称其为“儒者宗”;“这么多大儒、名儒都承认董仲舒是儒家,后人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呢”;(5)“两千年后的今人凭自己的想象随便否定史书上的记载,是否可取?”(6)笔者认为:首先,学术研究不能以“多数同意”为准。学术研究不是民主选举,以得票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多少论是非,应当进行学术分析。董仲舒是不是儒家,要以学术分析来证明,“多数同意”只会引导盲从。其次,学术研究也不能以“史书记载”为准。“史书记载”主要是史料问题,不是学术问题。学术问题史书虽有记载,但只反映某一时期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水平,这种认识正确与否,“史书记载”本身无法回答。对学术问题应允许讨论、欢迎讨论,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加深认识,辨明是非。既使历史问题,有些记载与原始史料或事实有矛盾的,也必须要重新讨论。因此,不能把董仲舒的思想性质问题,转化成历史问题,搞思想史研究上的“本本主义”。再次,刘歆、班固的所谓董仲舒是汉代的“群儒首”或“儒者宗”等说法,都根据不足。只要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即可知,汉代儒学的学习、教授和策问均与宋明理学不同:在儒经上,国家只规定了科目,没规定注本;在教上,经师们“各以家法教授”;在策问上,是经师怎样教,考生就怎样答。而且,在东汉后期郑玄遍注群经之前,汉代经师基本不通经,根本就没有什么“群儒首”或“儒者宗”。另外,董仲舒是《公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