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A.黄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4、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B.铁铧犁C.筒车D.耧车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9、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下列制瓷中心中有“瓷都”之称的是A.河北的定窑B.河南的汝窑C.浙江的哥窑(龙泉窑)D.江西景德镇10、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能力拓展11、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A、唐代、宋代B、唐代、清代C、宋代、明代D、宋代、清代13、请欣赏下列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1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15、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16、“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④夜市的繁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7、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宋代东京城的辉煌》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长安城的落日》18、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1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20、“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A.西周B.战国C.秦汉D.隋唐21、为中国封建社会确立“重农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