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0练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2.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是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带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A.5000米B.3600米C.2200米D.50米4.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荒漠带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读图回答5~6题。5.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6.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B.太阳辐射C.植被D.地形坡度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8.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回答9~10题。9.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随着纬度升高,雪线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0.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区域(双选)()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C.景观呈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12.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B.②山北坡为阳坡,其基带上限高于南坡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海拔过低二、综合题13.2013年8月17日至18日,第33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举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机构正在得到不断巩固,地区一体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2)说明峰会召开期间约翰内斯堡市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并说明理由。(3)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说明成因。(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14.读“我国某区域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2)此区域由西北向东南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试分析形成此变化规律的原因。(3)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并简述①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图中③地区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说明其自然原因。答案解析1.B2.D[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3.C4.C[第3题,图中给出了肯尼亚山的地形剖面图,同时叠加上了降水量与蒸发量曲线分布,确定最大降水量处的海拔高度的方法如下:读降水量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降水量的点,并做过此点的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读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故C正确。第4题,甲自然带为肯尼亚山的基带。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受高原地形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甲为热带草原带。C正确。]5.D6.A[第5题,影响同纬度高山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乙地深居内陆,降水最少,雪线最高;甲沿岸有暖流流经,再加上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最多,雪线最低。第6题,因为三地处于同一纬度,故影响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7.D8.B[第7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