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文意,概括要点。2.加强朗读训练,学会多角度品味语言。3.感悟作者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知识链接1.罗布泊,蒙古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城浦海、盐泽、落普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海拔768米,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水草丰美,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在今天短短的三十年罗布泊变成了黄沙漫天的戈壁滩。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新闻的特点,又有文学的特点。报告文学首先要求真实,同时又富有文学性,注重形象的描绘。自主学习感知文意1.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义。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索()戈壁滩()无垠()萧瑟:和煦:无限:干涸:裸露: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前世和今生,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9)写罗布泊第二部分(10-14)具体说明罗布泊第三部分(15-25)具体展现罗布泊第四部分(26-28)指出4.曾经的仙湖是怎样的?读完课文后谈谈对罗布泊总的印象,用你心目中的词来形容。(游仙湖,谈印象)5.今天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找出胡杨树悲惨情形的语句朗读品味,谈谈自己的感受。(看现在,话感受)合作交流深入研习1.罗布泊在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找原因,品感情)2.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3.面对美丽的罗布泊消逝,现在还有同样的悲剧在发生,作者寄寓强烈的情感。学生理解下列句子的情感,体会课文抒情色彩。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4.本文在描写罗布泊今昔景象时运用了和的手法,同学们找出两组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课堂延伸:(讲心得,传心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学习了这篇课文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课堂作业1.给加点的字注音肋骨()瞬间()甘肃()裸露()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往日的生机”指什么?结合全文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举青海湖和敦煌月牙泉的例子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