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化大革命”【内容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的国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惩的灾难。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惩的灾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评价“文化大革命”,总结“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教学要点】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本课时要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大跃进”和人发公社运动带来的困难,经过几年的调整到1964年底已基本克服,国发经济形势超向好转。但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严重估计了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进而于1966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从而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新课探究】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10分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1.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间和指挥机构分别是什么?1966年开始;指挥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3.何为“一月风暴”?(1)、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期盼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防修”、“反修”,于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表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党内占了主导地位。(2)、经过:开始标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布,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按照课本34——35页的小字部分,整合成一条线索:《五一六通知》——“破四旧”——《炮打司令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二、“全面夺权,全面内战”:(1)起点: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此后,夺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出现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夺权的实质是反革命集团煽动、利用群众,夺取各级地方机关的党政大权。虽然一部分群众的善良愿望被反革命误导、利用,转化成夺权活动的冲击波,但在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始终存在着对极左思潮的抵制和斗争。如“二月逆流”——1967年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江青、张春桥等展开激烈的斗争。这些老同志的抗争被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严厉批判。“二月逆流”实质上是老一辈革命家忧国忧民、坚持正义的抗争。)(2)后果: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灾难性后果:高校停招,人才出现断层。1966年9月3日晨,中国作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不堪批斗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1980年5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总结巩固】文化大革命(1966——1976)毛泽东发动错误决策反革命利用全面夺权全面内乱危害国家【课堂检测】1、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C)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B.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C.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D.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2、十年“文革”是指(D)A.1949-1959年B.1953-1963年C.1956-1966年D.1966-1976年3、“一月风暴”的实质是(D)A.地方性武装斗殴B.打击迫害老干部C.整风运动D.造反派夺取党、政领导权8、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破“四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A)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教学实践与反思】第6课“文化大革命”(二)【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一)【教学要点】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本课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