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及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震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雕板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比较,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该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情况,了解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3)了解火药和火器的改进、应用的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震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2)三大发明多出自普通劳动者,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宋元的科学技术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材料: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教师提问:这三种发明是指?见第2张PPT。师生互动:1、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3、火药。见第3张PPT。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感受宋元的科学技术。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西传第一篇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师生互动:回顾雕版印刷的历史。唐朝初年,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见第7张PPT。学生探究:活字印刷发明者:北宋的平民毕昇;作用: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见第8张PPT。阅读思考:活字印刷操作过程及优点。阅读P62—P63上面的文字,了解活字印刷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回答两个问题。见第9张PPT。1、给列出的活字印刷工序排序:◇火烧成陶字◇上模印刷◇在胶泥上刻反字◇排版◇回收泥活字(拆版)答案:活字印刷的步骤:在胶泥上刻反字---火烧成陶字---排版---上模印刷----回收泥活字(拆版)2、与雕版印刷相比,说一说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答案:省时、省力、省料、灵活、方便、效率高。见第10张PPT。教师提问:传播---向东传播到哪里?向西传播到哪里?印刷术发明有何意义?见第11张PPT。学生阅读思考:(1)传播---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向西传播到欧洲;(2)印刷术发明的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见第12张PPT。过渡:宋元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西传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西传。第二篇章: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西传想一想,说一说:1、看图一,我国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何时出现的?仪器的名称?2、由于司南在使用过程中不太准确,也不太方便,到宋代,发明了什么?(图二)3.指南针发明后,得到推广、运用,是通过哪方人在什么时候传入欧洲?见第14张PPT。学生思考:发明。天然磁石在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把人工磁石制成磁针使用,于是发明指南针。见第15张PPT。学生思考:指南针的传播。中国传播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学生思考:指南针的应用。航海、占卜、航空、探险、旅游、勘探。见第16张PPT。教师发问:指南针的发明有何意义?见第17张PPT。材料阅读: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火长:专管指南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