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及意义。(2)通过《对外开放新格局地区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变化的资料,学会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积累历史知识;(2)学唱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3)通过《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片与《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图片对比,深刻体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2)通过采访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状况,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3)通过搜集邓小平语录,收集他老人家为改革开放做贡献的事迹,,学习他老人家勇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浦东新区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编写结构提纲,思考书本上提出的有关问题.(2)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没有歌声,就没有生命。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展示课件)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边出示课件边提问)老师: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学生:邓小平。老师:对。他是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那么材料中“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吗?学生:深圳。老师:对。那么同学们知道深圳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学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老师: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在哪年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学生: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老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老师:同学们先来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学生:先思考再回答,答案不求统一。老师: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失误,那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出示课件)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出示课件)简而言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所以要进行改革开放老师:(显示课件)有人说对外开放就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就是拿来主义,把外国的东西都吸收过来,经济特区就是外国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地方,对不对?学生:不对。老师:是的。(出示课件)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特殊区域,主要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特区在税收、出入境管理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方便。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