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第二课时序号24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D.胡不见我与王/于是见公输盘4、默读课文,学生质疑,仔细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课题《公输》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一、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1、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明确:墨子没有开门见山,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巧设比喻,诱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从公输盘的“义不杀人”说开去,在指出公输盘之举不仁、不忠、不强之后,又回到劝公输盘去制止楚惠王攻宋这个问题上,指出公输盘所说的“义不杀人”与先前替楚惠王制造云梯去攻打宋国是自相矛盾的。这样,公输盘只好心悦诚服地认输了。2、墨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的?明确:墨子规劝楚惠王远比规劝公输盘艰难得多,从而也更突出了墨子的论辩才能。墨子首先巧设了三个生动的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梁肉而窃糠糟,诱使楚惠王回答“必为有窃疾”。接着,墨子穷追不舍,又通过三组类比,指出楚攻宋好比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梁肉而窃糠糟。然后墨子明确指出,强楚攻弱宋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就把楚惠王诱使到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行动发生矛盾的窘境上去了。这是墨子劝阻楚惠王放弃攻宋主张的重大突破。但惠王理屈词不穷,他只承认“窃疾”在道义上的不是,却不肯放弃攻宋的主张。这使墨子的劝阻出现了僵局。于僵局后,墨子另辟蹊径,将说理辩论转到以实际行动迫使楚惠王放弃攻宋的主张上来,这就是与公输盘较量攻守之术。最终使得楚惠王折服了。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1、解释加点的词。(1)、愿借子杀之(借助)(2)、吾义固不杀人(坚决)(3)、不可谓知类(明白事例)(4)、然胡不已乎(为什么)(5)、此为何若人(什么样的)(6)、必为有窃疾矣(爱好偷窃的毛病)(7)攻城之机变(奇妙的方法)(8)、虽杀臣(即使)2、选出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B)A.不足为外人道也/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B.争有所余/知而不争C.公输盘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D.然胡不已乎/是亦不可以已乎3.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A.公输盘诎/诎右臂支船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B.以为妙绝/虽杀臣,不能绝也C.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父利其然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3、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子擅长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