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导学目标】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导学重点、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2.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金柝()著()傍地走()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梳理结构:停机叹息——————十年征战——————亲人团聚【合作探究】7.人物赏析:本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8.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2)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5)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拓展提升】9.背诵课文。10.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第二课时【预习导学】1.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2.背诵诗歌,了解本诗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合作探究】3.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5.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从军缘由——()写出征前的准备——()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写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写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写家人迎接——()写木兰改装——()写作用:6.语言品味: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拓展提升】7.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提示各举一例:借代:。互文:。对偶:。8.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9.片断作文训练: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木兰诗》进行续写,要求人物、情节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