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学习目标】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2.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3.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4.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学习重点】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2.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学习难点】1、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课时安排】1—2课时【资料链接】背景资料: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过雪山草地》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悼战友》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解题《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2)突破封锁线,(3)遵义会议放光辉,(4)四渡赤水出奇兵,(5)飞渡大渡河,(6)过雪山草地,(7)到吴起镇,(8)祝捷,(9)报喜,(10)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川黔滇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运动战。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调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得意之作,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作者简介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字词检测:注音:黔皑毡炊毯侵2.思考:⑴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⑵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⑶《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分析其作用或妙处。“压”写敌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