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二、教案课题物质的变化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3、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学生观看短片,激发求知欲,培养爱国情感。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用萧伯纳的话,树立新型师生关系。根据这些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学生判断和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归纳物理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再次说明判断的标准只有一通过本节课学习,知道对复杂事物研究时,分类是简单化的方法之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教法实验讨论启发教学教具准备教师: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学生(共5组):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前奏[名言]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萧伯纳(GeorgeB.Shaw)观看、思考在学生心中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导入新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活动探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展示厨房中磨碎物质的器具)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分组实验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究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分组讨论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学以致用[视频]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学生思考判断先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学生举的复杂例子,可留待以后学习或告知可通过网络学习。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和网络学习的方法。拓展讨论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讨论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