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ǜ)群蚁排衙(yá)校补(jiào)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迥然不同(jiǒng)目不窥园(kuī)赫然(hè)还有这几个字我不认识:2、解释下列词语。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心会神凝:心思、精力集中专注。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迥乎不同:很不一样。潜心贯注:集中所有的精神和精力。一反既往:和以前的全部相反。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的排列着。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兀兀穷年: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3、作家作品:(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2)臧克家,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解放后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课堂学习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偶然间,老师翻开你们上学期的音乐课本,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上有一首七子之歌—澳门,会唱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最后一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师生同唱),“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多么强烈的字眼,多么真挚的感情,你知道歌词的作者吗?。。。对,歌词就选自他的《七子之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臧克家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连缀的?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7、8过渡段2、闻一多先生在这两个方面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围绕作为学者的方面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通过①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②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大骂特务,③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3、综合这两个方面看,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统一,有表里如一的人格和有高尚品质的人。(文中的总结: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三、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