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题:《马说》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教学重难点】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复习引入】一、预习导学:1、正确朗读课文。祇辱于(zhǐ)骈死于(pián)槽枥(cáo)(lì)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sù)(dàn)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xiàn)食之不能尽其材(sì)其真无马邪(yé)2、反复诵读课文。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二、检查导入:1、导入: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2、听写字词。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背景:韩愈,有杰出才华,仕途却多坎坷。本文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之叹。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自主合作探究】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3、老师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1)、掌握下列词语。故虽有名马:即使祇辱于: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2)、翻译下列句子。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粮食。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来喂养它。4、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反思反刍反馈】(宋体小四)尽量保持一页纸正反面打印)力求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