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最后一课学习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茨和哈默尔先生是怎样的人,理解小说的主题。3.通过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情。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难点:1.小弗郎茨的情感变化线索。2.分析哈默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教法选择讨论与点拨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28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深入探讨,品味语言。(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2)在整堂课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茨)(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茨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茨的变化。(明确:①小弗郎茨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②以前他觉得哈默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哈默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出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比较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的不同之处,相互交流,统一观点。阅读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思考小弗郎茨的变化。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看幻灯片,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上课前的内容,依据老师设置的疑问,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可以阅读练习册或教辅资料,然后归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谈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和同情哈默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③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茨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茨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感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他的老师哈默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剧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5)看来哈默尔先生对于小弗郎茨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哈默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①哈默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②哈默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③哈默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些足以证明哈默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6)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哈默尔先生?(语言:“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