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春风课题4春风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2.过程方法: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文章描绘的春景有何不同。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难点: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教法选择启发点拨法、学导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17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作者通过描写北国的春风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三、指导学生先学学法导航:1.揣摩赏析,品味语句2.归纳写法,感悟理解3.比较阅读,合作探究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揣摩赏析,品味语句(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本体和喻体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差别大而又贴切;“暮春”句高雅,而“老窖名酒”是通俗口语,产生风趣效果。)(2)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坚持”显出这冬天无一丝退去的动静,显出它顽固抵抗春天的到来,也由此反衬出后文所述的春风的威力之大。)(3)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房子格拉拉响动一段,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是冬眠惊醒的最形象的缩影,记述于文字,体现了作者特别的情趣。作者接下来用冬眠惊醒,伸懒腰,松动关节的巧妙比喻且拟人,既解了疑惑,又展现了一夜间春回大地的美好感,痛快感,读者也因此获得了同样的体验和享受。)(4)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1.回顾复习。2.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看屏幕,明确学习任务4.自由读精彩语句,思考赏析。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5.小组讨论探究。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2.多媒体出示目标3.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4.出示揣摩赏析的语句,学生朗读,引导赏析。5.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第4课春风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5)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6)“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2.归纳写法,感悟理解(1)语言粗犷豪放。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2)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3)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3.比较阅读,合作探究:朱自清春花、春草、春雨都写,而林斤澜单写春风,你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本文单写春风,北国的春之精神全部集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与《春》的柔婉之美完全不同的豪迈之美、雄健之美、苍劲之美、粗犷之美。第一、即使写春天的美好,也不是只有那“莺歌燕舞”;不写经典意象的“春姑娘”,而把春写成力大无穷的北国大汉,反而使人耳目一新。第二、重点只写某一事物,不仅可以写出春天的景象,甚至可以给人更为深刻的、强烈的、独特的印象。第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体验,写出春天可能很不一样,即使都写春天的美好,也可能具体样式完全不同。北国春风的特点:具有粗犷之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多媒体出示《当堂检测》。七、板书设计:北国春风的特点:具有粗犷之美。比较: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