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教案第17课课题:安塞腰鼓3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频度文章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的语言。5、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2、品读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恬静()瞳仁()磅礴()()2、你知道下列词的意思吗?羁绊:恬静:晦暗:蓦然:磅礴:烧灼:冗杂:奔突:忘情:亢奋:淋漓:火烈:戛然而止:叹为观止:3、走进作者:刘成章,生于1937年,_____________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在北方,夏季太阳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广阔的天地间,与冬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就了北方人义气、豁达、豪爽的性格。对于南方,雾蒙蒙的天气,湿漉漉的空气,润泽着江南的大地,也熏染着南方人的性格,他们清秀、不愠不火,优雅平和。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什么?(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激情朗读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3倾听学生朗读4对同学的朗读简单评价(三)自读课文,梳理脉络教师:作者痛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一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体会它的作用。每出现一次,又分别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文章可分哪三部分?(1——4):(5——26):(27——29):(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读出来并且把你的理解、感受、想向痛快地讲出来。可以采用句式来说:“我喜欢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从内容、修辞、用词、句式赏析(1)从腰鼓表演方面有:(2)从课文的形式方面(五)把握背景,升华主旨1、教师:安塞腰鼓是那样的壮阔、火烈、豪放,是黄土高原孕育了这样的力量。请男生齐读第19、21段,女生齐读第20段。文章多次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2、至今仍然贫穷、艰苦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蒋自己的腰鼓打得这么响?他们要诉说的是什么?3、结语:落后是战士的,只要有一股劲,重生之日并不遥远。人,活得要有一股劲!最后,让我们伴随着那激情燃烧的鼓点,再一次大声朗读宣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全班齐读。三、巩固练习(一)文章运用了各种的修辞手法。你能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吗?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2.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3.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4.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二)请各位同学以“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为话题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或体验。七年级语文下学案第17课:安塞腰鼓课型:讲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蔡世界审核:七年级语文中心组时间2010。3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教后感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频度文章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的语言。5、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2、品读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1、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