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公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Lifeisnotfair,getusedtoit!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比尔.盖茨新课:实话实说:考试时有同学作弊,而你没有作弊,作弊的同学成绩比你好,你认为对你公平吗?在以后的考试中你会怎么做?期终语文考试,你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4分,语文老师说凡是5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可就因为这5分,你未能进入班级前十名。你会怎样想?主题探究:列举社会生活中你经历或知道的不公平的事例。针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阅读分析:教材103页事例:如果小曾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形会怎么样?如果她接受了这种不公平,必然会造成这个公司的老板经常以各种理由来克扣她的工资。如果你是小曾,你会如何来解决?A.算了吧,凡事以”和”为贵;B.找几个朋友在外面把老板教训一顿;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反躬自省:小蒙想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但家长以收费太高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小萓心里很委屈。上课时,李乐和几个同学一起小声议论,被老师点名批评,李乐很不服气。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文章,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①他们为什么都觉得不公平?②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③他们该如何面对?提示:公平感与个人的需要、经历、思维方式有关,要审视自己的公平感,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1)他们的想法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公平”。(2)是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3)他们应该承认无可改变的事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因收费高而不参加夏令营,对家长来说减轻了负担,更看到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并不是坏事;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以变挫折为动力,把不公当成垫脚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以知导行: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③当同学处于困境,孤立无援时……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归纳总结:理智地面对不公平: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合作探究:Flash播放:《三个和尚》请同学们运用公平的理念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能够合作?③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呢?①一个和尚不存在公平问题;②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③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对自己不公平。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吃?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体现公平。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地运转。故事感悟:瞎子和跛子住在集体宿舍楼里,两人经常互相攻击。瞎子说:“你是天然的舞蹈家,左摇右摆。”跛子说:“你是夜里的蝙蝠,靠耳朵定位。”二人在生活中多有摩擦。一天,楼里着火,跛子因走路速度太慢无法脱离困境,瞎子因找不到安全通路也被困在楼道里。可二人最后都脱离困境。思考:他们是怎样脱险的?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生死不离:视频播放:《众志成城抗击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