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学九年级政治《理想伴我成长》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本框题是本课的第一框题,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迈进人生发展新阶段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无疑是我们学生的主流,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不能正确树立理想;胸无大志、理想信念比较淡薄,甚至较为庸俗;有理想的冲动但缺乏实际的行动,怕苦畏难……这些现象尽管不是普遍,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本课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其关系;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2.能力目标:懂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人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道理,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教学重点:1.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崇高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2.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收集我国或当地政府制定的奋斗目标的资料。上课前,播放CCTV-2《赢在中国》主题歌《在路上》,营造氛围。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精卫填海》片段。设问:《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略)师:《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要志存高远,始志不渝。这里的“志”就是目标,就是理想。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散文诗叫《理想》,我们一起朗读。2.投影: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师:同学们要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既要放眼世界,又要志存高远。让我们放飞理想,收获明天的希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关于理想的话题——理想伴我成长。二、课堂活动模块一:认识理想(一)投影:人因目标而伟大有一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问三位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头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创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哲学家说:“一个心目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目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若干年以后……师:请同学们推测若干年后的情景,并陈述你这样推测的理由。学生思考回答。(略)投影:若干年以后,第一个和第二个工人仍默默无闻,惟有第三个工人成为有名的建筑大师。1.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我在创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还不是事实,由此请你能推测理想的含义吗?2.学生讨论、回答。(略)3.师归纳:人生不能没有理想,生活中时时都应有理想;理想层次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生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投影)(二)投影:袁隆平:我有一个“超级水稻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现在,我有两个心愿:第一个愿望就是要把超级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