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的意义;2.知道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3.通过测量活动,综合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的理解.4.通过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究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并运用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通过测量活动,综合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夜晚,当人们在路灯下行走时,你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10—29,影子越变越长了?你能说明理由吗?2.探索活动(1)组织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设计操作、实验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到与平行光线的照射不同,在点光源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不成比例.(2)了解中心投影.3.例题教学(1)例1的综合性较强,为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议教学中适当补充1~2个基础练习,做为铺垫.(2)在例1的解答中,“由AB∥CD,得△ABF∽△CDF”、“由AB∥EF,得△ABG∽△EFG”,实际上用到了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由于这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在实际的应用中用途较广,教学时应结合实例向学生说明.(3)在本章之前,要说明线段或角相等,往往是说明它们分别与第三个量相等,通过“等量代换”得到所需的结沦.在说明线段成比例时,只要将“两线段的比”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样可以通过第三个比代换.如,在例1的解答中,由“”,“”,得“”就是通过第三个比来证明结论的.4.练习P142练习题:1、25.小结(1)了解中心投影的意义;(2)通过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究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并运用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6.作业:P146习题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