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一、目标展示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2).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3).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三.自学环节自学思考(1)宪法由哪些部分构成?(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4)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四.导学环节(一)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情境研讨,“兄弟争论,我来平息”: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宪法(母法)与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商标法、专利法、刑法,等等)之间的区别:(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0“拆迁之前”,讨论: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宪法的基本内容:①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②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③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是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一方面,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如,政府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劳动权、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等。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案例: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一次政法会议上作报告时说:“你们说,是官大还是法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是官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嘛!没有人哪里会有法?没有人,法哪里会大?大在哪里?所以说是官大!坐在这里的,我问你,你法院院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你检察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我看你们都当不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学习了宪法知识,你一定拥有批驳这位书记“狂言”的依据,请写出来。(2)对这位原县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劝告他?(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阅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