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伯牙善鼓琴教学目标1.读懂、读通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教学重点: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把握整个故事情节。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且能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音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激趣,故事导入2、了解作品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3、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1、读懂、读通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诵读(自由读、点名读、PK读、全班齐读)三、快乐自学(自学指导)。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做上标记,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伯牙善鼓琴》的故事。2、边读边想: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⑵、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⑶、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四、精彩展示展示1:字词句注意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峨()峨兮()卒()逢暴雨辄()穷其趣舍()琴词语解释。卒:操:峨峨:洋洋:翻译句子。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3、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展示2:问题探究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本文所蕴含的道理?4、朗读、背诵课文。五、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解释。志在登高山泰山之阴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所念2、翻译句子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3、你能写几句关于知己知音的名言警句吗?4、拓展延伸: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六、课堂小结1、总结全文2、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看待知音?请同学们对以下几种现象提出你的理解,对自已的看法:我和他是知音,所以我和他一块去上网,他是我的知己,考试时我要帮助他,朋友要过生日,我送他一个贵重的礼物,同桌求问,我认真地给他讲解,同学因病致贫,我贡献出自己的零花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伯牙善鼓琴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