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从容说课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在上一框题意识有正误之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说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为什么可以是正确的。可见,本框内容是前一框题内容的深化。而对学习者而言,仅仅了解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不够的,还应了解这种反映可以是正确的。“意识能够正确的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也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体现,即事物虽然是客观的,但是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知论”,与它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世界可知不可知,这是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他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热情满腔、主动积极,同时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另外,“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这是本框的重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总的来说采取“对比分析、讲清道理”的方法,在对比中恰当地选用事例,结合事例进行对比分析、进述道理,要始终强化一个观点:主观因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了解“不可知论”的危害性。能力方面使学生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掌握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觉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学重点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学难点“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难点。因为教材未做多少理论分析,只是说这是实践证明了的。这样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方法用心爱心专心1运用谈话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重点,疑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录像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录像片断)解说词: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举国欢腾、群心振奋的日子,也是一个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9时9分50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绕地球飞行了14圈,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从古代“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个跨越千年的美梦在今朝终于成真。[师]“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成功返回再次证明,即使对于这样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也是能够作出正确反映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讲授新课]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的第1自然段,从知识体系中把握本框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下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就是说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而且,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也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早已被实践一次次地证实。从理论上讲,人能认识客观事物是因为:①客观事物本身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有的属性和规律,不是捉摸不定的;②从人的认识能力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而且,人的认识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所以,人们过去难以认识的,现在可能已经认识;现在认识不了,将来总会被认识。这也早已被实践所证实。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甲]2003年春天,那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搞得人心惶惶,不知其为何物。至于怎么传播的、该怎么有效地治疗,人们一进也慌乱了手脚。到今天,在很短的时间内SARS疫苗已研究出来,这说明人能认识客观事物。用心爱心专心2[生乙]古时候人们对打雷、闪电的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于是把它们神话为“雷公、电母发怒”。直到近代,经过长期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示了雷电的本质。……[师]可见,世界可知,但不是唾手可得。探求未知,也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