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会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过程与方法:①动——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作交流,分类归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实际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两直线相交到两直线被第三条所截的变化过程,感受数学的发展与变化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三类角的概念是通过学生的观察、自学、归纳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在相互协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师:教师用三角板◆学生: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得到四个角,即“两线四角”,这四个角里面,有对对顶角,有对邻补角.如果是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结果又会怎样呢?二.探索与思考(一)“感”感受生活中三线八角实例,对照自己的模型,找出八个角,探究未知.1、如图(1),直线AB、CD与EF相交(或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个角。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我们来研究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2、图(1)中的∠1与∠5,∠3与∠5,∠3与∠6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二)“探”——自学教材,探究新知.在此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操作观察、交流,初步理解概念,真心培养学生合作能力;1、同位角(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2)你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依次把同学得到的另外3对同位角分离出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同位角(3)分离出来的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2、内错角(1)∠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内错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内错角,形如“”字型3、同旁内角(1)∠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同旁内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同旁内角形如“”字型(三)“辩”——带着疑问,在寻找答案中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练习.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与∠2是同位角(B)∠2与∠3是同位角(C)∠1与∠3是同位角(D)∠1与∠4不是同位角师生互动,梳理得出三类角的概念和特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向理性认识过渡,为准确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做准备.(四)“明”——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明晰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特点;形成图表进行记忆:(五)“用”——引导学生运用概念找出各类角.例1:如图(3),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l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说明:例题较简单,让学生口答,回答“为什么”只要求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把主要根据说出来,讲明道理即可,不必太规范,等学习证明时再严格训练.第2问研究角与角的数量关系,目的是直接为后面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作准备;突出对顶角及其性质在解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中的作用,呼应两线中的对顶角引入新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间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