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分式方程课题16.3分式方程授课教师潘守敏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建立在整式方程基础上的学习;分式方程是方程模型的一种,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方程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是一次飞跃。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充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会辨析分式方程.2.能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知道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验根的方法.数学思考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解决问题经历“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能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教学方法探究、合作交流、纠错改错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等整式方程的解法,对分式方程只需完成转化.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实有效模型。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等这样的整式方程后,自然要学习分式方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思考:1.逆流速度、顺流速度与静水速度有什么关系?2.用含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相关的量,列出方程ppt:设水流的速度是v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数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放给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归纳分式方程的定义与以往的整式方程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板演分式方程定义探究:如何解议一议方程特征: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归纳: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辨析:在方程①,②,④⑤中,哪些是分式方程?让学生自己分析特点给予定义,使学生有成就感。学以致用议一议怎样解方程1、让学生自己解这个方程,并让学生说明方法,并验怎样解分式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几元几次整式方程证.2、你能结合解法,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吗?归纳: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这里又一次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学生的讨论,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放手给学生试一试解方程=与上题一样,让学生做,并验证.比较,讨论:1.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2.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形成知识体系便于掌握巩固练习练习:解方程由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同时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指点.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批阅.教师及时强调注意的问题。通过例题,对解题过程起到示范作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检测作业布置解方程作业:必做题:第32页第1题(1)---(8)选做题:第32页第2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于老师及时补救或改变教学方法板书设计16.3分式方程一、分式方程定义二、分式方程的解法例题=1.体现本节课知识点(1)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3)验根2.体现解题步骤(1)去分母(2)解整式方程(3)检验3.体现两种检验方法体现课堂主线课后反思1.引入以及辨析在5分钟内完成,是高效的。2.把解法抛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也是对的,同时纠错改错也是学的一部分,也不错。3.但对本节难点并没有分析透彻,很费劲。原因在于老师盲目崇拜课本,而又没真正理解教材。4.对与检测题目,本着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的原则还算可分式方程整式方程未知数的值检验(增根要舍去)转化以。5.疑惑:对于学困生到底在课堂上应怎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