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归纳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确立、发展、完善的标志,认识其代议制的渐进性特点。(时空观念)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光荣革命”和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和影响。(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分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史料实证)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家国情怀)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1.《大宪章》(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权利法案》(1)背景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3)意义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②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③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背景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2)特点(原则)①首相与内阁的关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发展:19世纪中期,上台组阁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在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手中。英国政治制度结构图2.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2)结果: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基础:代议制。(2)核心:责任内阁制。(3)权责①国王: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史料以下是英国①《大宪章》的有关条文:第14条: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第39条: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法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解读]①《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基础,创造了“法治”这一理念。后来成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思考]史学家认为《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请结合史料加以说明。提示:继承:用法律限制王权,转向法治。创新: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史料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②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世界史资料》[解读]②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思考]史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提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史料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③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3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解读]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思考]根据史料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