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个人展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以新疆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干旱区面积广大,所以,本节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更明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学生认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特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了解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3.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以新疆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大开发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2.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疆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难点: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如:音像、图片。等将枯燥内容多彩化,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已经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资源:学案课件(1)利用学案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材料,真正落实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2)课件中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了适当的地图、图片、视频、音乐等,并有效的设置在各个环节当中,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我们身边的地理,从观察身边的地理入手,提高地理的思维能力。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视频《美丽的新疆》引入新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设计目的:引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的相关知识。用景观、图片,旅游景点和视频里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本课学习教学活动2探究活动,提出问题:1.运用课件上的地图,指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地理位置。众多的邻国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设计思路:2.运用课件上的地图找出新疆的主要河流比较两条河的特征。(播放-提问-讲解)设计目的: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引发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方法:抛锚式教学活动3探索问题,发现结论:教学思路:新疆深居内陆,从新疆地形特征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新疆的气候资源及特点五个方面分析地形以山脉和盆地为主,新疆草地丰富,矿产中著名的新疆软玉,以及风力发电,过渡到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干旱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设计目的:为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铺垫,从而达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