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周公世家孔子心中的圣人——周公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时,他还推行宗法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后来,他又制定了“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开山意义,从而把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成功地塑造了周公的形象,热情赞颂了西周时代以周公为代表的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精神,揭露并鞭挞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淫乱、凶残、猥琐的丑恶行径。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同“穆”,译为“虔诚”2.无坠天之降葆命同“宝”,译为“宝贵的”3.我以其璧与圭归同“馈”,译为“奉送”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同“柜”,译为“柜子”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同“襁褓”6.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同“避”,译为“回避”7.武王蚤终同“早”8.唐叔得禾,异母同颖同“亩”9.东土以集同“已”,译为“已经”10.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同“爪”,译为“指甲”11.反周公同“返”,译为“召回,使……返回”12.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同“享”,译为“享有”13.诞淫厥佚同“逸”,译为“安乐”14.百姓说同“悦”,译为“高兴”15.岁则大孰同“熟”,译为“丰收”二、古今异义1.用事居多古义:主持朝廷政事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3.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或现在4.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简便易行今义:(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文章)浅显易懂三、一词多义1.即2.信3.作4.就5.治6.乃7.于8.以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东伐至盟津东:向东②史策祝曰策:用简策③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在郊外(2)名词作动词①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流言:散布流言②周之官政未次序次序:安排得系统、合理(3)名词使动用法曰吉,遂国之国:使……成为国都(4)名词意动用法①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臣:以……为臣,把……当做臣子②诸侯咸服宗周宗:以……为宗,把……当做宗主2.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①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反:使……返回②密靖殷国靖:使……安定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至于小大无怨小:小民大:大臣(2)形容词作动词①宁淮夷东土宁:平定②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近:亲近(3)形容词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定:使……安定(4)形容词为动用法昔周公勤劳王家勤劳:为……辛勤劳苦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者,……也”表判断)②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为”表判断)2.省略句①伐纣,(军)至牧野。(省略主语)②慎无以国骄(于)人。(省略介词)③成王命唐叔以(之)馈周公于东土。(省略宾语)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维长终是图。(“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维图长终)(2)状语后置句异于群子。(正常语序:于群子异)(3)定语后置句鲁人三郊三隧。[正常语序:三郊三隧(之)鲁人]1.周公旦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从中表现了周公旦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1)周公旦的主要功绩:周公功绩(2)周公旦的形象特点:以国家社稷为重、关键时刻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谦虚谨慎、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忠臣形象。2.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这样评价周公:“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他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