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说明:1、上课地点:班级或校阶梯教室。2、课题组上课教师先说课,再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结束后,请负责人(黄叶红、李为芳)将教师说课稿与上课学案、《课堂教学观察表(试行)》及观察小结、《课题活动记录表》(电子稿)交教科室。3、欢迎其他学科老师前去听课!“十二五”省规划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研究课说课稿教师姓名说课课题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下第28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也是高中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三角方程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正弦函数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难点确定为: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边长。(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并把前面两者通过数学思考充分体现在问题解决中。借此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四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2.初步了解锐角正弦取值范围及增减性;3.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边长的方法;4.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问题的能力;5.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教法采用的是情境引导和探究发现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反馈、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其在积极的自主活动中主动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三、说学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相结合。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旨在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课前准备】1、在△ABC中,∠C=90°,∠A=45°,则BC:AC:AB=.在△ABC中,∠C=90°,∠A=30°,则BC:AC:AB=.2、在△ABC中,∠C=90°.(1)已知∠A=30°,BC=8cm,求AB与AC的长;(2)已知∠A=60°,AC=6cm,求AB与BC的长.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本节课应用三角函数的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探究新知】1已知跷跷板长4米,当跷跷板的一端碰到地面时,另一端离地面1.5米,求此时跷跷板与地面的夹角正弦。2如图,AC⊥BC,cosADC=,∠B=30°AD=10,求BD的长.设计意图:在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研究中,学生将更好地体会三角函数所反映的边角关系,为接下来在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中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作好铺垫。3、国庆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m)开始1周的观光,2min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m)?分析:如图,小明开始在车厢点B,经过2min后到了点C,点C离地面的高度就是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其实就是DA的长度DA=AE-问题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