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整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本课第一目“虎门硝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后果,其中也谈到了战争影响的结果之一——阳务运动的发起。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他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目标: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影响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识特点;而且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较多的接触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所以对战争的史实会了解得较多一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拔和矫正。根据学生的上述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下列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辩证关系。2)、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能力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教材重点与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依据:中英两国关系远隔重洋,相距如此之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涵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硝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2)、重点:中国战败的原因。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请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点内容。3)、难点:如何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1依据:以鸦片战争为分水岭,中国走入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民族抗争的历史;这一转变学生会较难理解,所以应列为难点内容。二、说教法1、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应着重从虎门硝烟的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第二目主要讲述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那么应简要讲明战争的过程,重在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三目应着重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应指出重要影响之一——洋务运动的兴起。2、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和课标要求,应用讲授法,对比法,提问法,讨论法,也结合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